◎文少碧點傳師
後學首次見到潘前人,是在1994年承前人之慈命,到紐約重德佛堂學習辦事。雖然只相處三年左右,但他的行誼永遠留在後學心中……
儒者風範
見到潘前人的第一個印象,是這位前人很有修道人的風範,外表就如《論語》所說的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」 ,令後學留下很深的印象。他待人很溫和,為人很良善,說話很親切,與他相處有如沐春風之感,具儒者的本色。有一位道親的姊姊,原來她是潘前人在ESL課程的同班同學。她說潘前人在班上總是笑咪咪的,人很和善。
他在食衣住行方面都很節儉,那份儉樸美德,改變了後學很多的思想與生活習慣。潘前人除道務外,每週必有一例行公事,即是到附近的超市「大血拼」 ,原因無他,只因每逢週四超市都會大減價,因此每逢此日,只要到超市,必可見到潘前人大採購的形影。他也像很多前輩一樣,衣服破了也捨不得丟。廚房同修煮什麼,他都照單全收。他常謙卑的表示,能吃飽就很好了;對於住、行也都一樣。
潘前人唯一最大的興趣就是讀書。故其學識相當豐富。有段時間潘前人慈悲講解孟子,讓後學幫忙翻譯。由潘前人的引證中,得知他學識淵博。潘前人為人一點也不古板,對於新款式的食品也樂於嚐試。從他嘗新時的喜悅表情中,覺得實不失赤子之心。
關懷後學,無微不至
潘前人對所有的道親,就如一位慈母般,是那麼的細心、無微不至,不求回報。曾有位年輕同修,離開在香港的父母,到紐約求學。當時前人慈悲八月份可參與波士頓的法會學習。他雖有心,但因尚在就讀大學,經濟不太方便。潘前人得知後即主動代購車票,圓滿了這位年輕同修了愿的機會。
潘前人不只對道親們的關照,更留意駐壇捨身同修。記得後學剛承前人慈命到外州辦事,每次外出前,潘前人必遞給後學美金200元當零用金,後學堅辭,但潘前人卻堅持後學一定要收下,並說出門在外,拿著以備不時之需吧!這份關照之心,讓後學感到十分溫暖。
而每逢重大節慶,他都會在前兩天即提出買Pizza慶祝的建議,更鼓勵駐壇同修外出看遊行、逛百貨公司之類的。有一次,還帶後學和阿貞一同去看馬戲團表演,這可是後學頭一遭看馬戲團表演呢?他老人家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,令在外地的駐壇同修也能感受節慶的喜悅,讓後學備感家庭的溫馨。
醫者父母心
在現今社會中,能不為圖利,有醫德的醫生已是少見了,而潘前人卻是其中之一。因此不但病患推介親朋前來就醫,就連潘前人的同學:推拿醫生李先生,平日一有空即主動前來義務幫忙。後學曾在潘前人診所協助,在接待病患者期間,每每聽到病患均反應 "Dr. Pan Very Nice!"。潘前人歸空後,很多老病患者均很不捨,即使至今日,仍偶爾會有電話甚至親自找上門,想找潘醫生看病的。
潘前人不斷充實新知,每日看報,見有好的醫學資訊即剪貼在本子上,以求自我改進;更將有助病情的良方介紹給病患。多年以來,除為道務休診外,幾乎從未放過假,直至歸空前也仍堅持如此。每逢病患者問起佛堂之事,潘前人即坦誠告知,因他的德澤感化,無需太多介紹,很多病患者即主動求道,其中還包括一位南美洲的病人。
人道全天道可達
潘前人以行醫所得支助前人的旅費,使前人巡迴各道場時無後顧之憂。而且他常常在言談間,流露出關切、擔心前人的身體,是否吃得消。在聚少離多的日子裡,也充分表現出他體貼的一面。對於女兒、親族後輩也很關心。這份發乎內心,對家人的關懷,也常令後學感動不已。
有一次在閒談中,潘前人慈悲,他在年輕時個性很固執,不懂得與人相處。特別是他年少即配天才,可說是道場的嬌嬌兒,受眾人關愛,不知天高地厚。但後來道場遭遇大考驗,被流放黑龍江勞改幾十年。當地的天氣十分嚴寒,經常是零下45度的冰天雪地,艱苦的生活非筆墨言語所能形容。一個年輕人,吃不飽、穿不暖,得常常挨餓受凍。除此之外,最大的磨難是與周遭的人相處,一定要非常小心,因為一旦說真話,就會被人密報與遭到處罰。所以,不管如何固執、自我,一定要先改變自己,否則就會大禍臨頭!他很感謝上天給自己如此的機會磨練。如果沒有經過勞改,現在可能仍是溫室的花朵,自以為是,不懂得與人圓融相處。他現在對衣食住行都不計較,耐得寒,就是當年勞改艱苦生活中訓練出來的。
在聽完潘前人的慈悲,剎那間心底不由得對潘前人肅然起敬,一位修行人雖然他歷經了種種的逆境,非但沒有半句怨言,反而能轉念、化煩惱為菩提,更能滿懷感恩之心,視之為上天所給予的磨練,甘之如飴。這不正如孔聖人所言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的風範嗎?
潘前人不但忠於家庭、事業,更忠於道場。雖因政治問題,幾十年來使他歷經洗腦、身心靈的種種磨難,使他的身體不能在有形佛堂中修辦道,但他卻仍忠於心中的道場,未曾離開過半步。此如同文天祥之忠貞不貳心,不因環境而變節之精神,實值後學們效法。
艱毅、勤奮
當潘前人初到紐約時已五十多歲,一個英文字母都不懂,卻憑著一份堅持、辛勤努力,不但考上英文同等中學學歷(GED) ,更再接再勵學習推拿課程。在就讀期間,為了讀通課文內容盡是艱深難記的專業英文單字,他每日清晨到夜晚,不斷地用功,終在短短幾年考取了推拿、針灸等醫師執照。這若非有無比的意志力,實在是難以達成的。
當他取得推拿、針灸等執照後,除了以醫術濟世救人外,更將全部精神心血都放在道場上。他省吃儉用,將所得資助道場;每逢初一、十五、佛堂常班,即休診不看病,全心配合道務。他那高風亮節的氣度,對道的誠、堅、恆精神,對道場的忠心,實非一般人所能做到。因此回天後,蒙 老 敕封為正信真君,真可謂實至名歸!
永遠的修道典範
得聞潘前人歸空初期,後學都會忍不住落淚。三年,每日相處約九個小時,是一段不易的緣份啊!時間雖然短暫,其行誼真是罄竹難書。1997年底,當潘前人離開紐約前往香港、臺灣時,雖已有病症,卻仍未呈現病態,因此直到今日,後學都未覺他已歸空。在後學心中,潘前人的修行風範,仍指引著後學、及所有道場的兄弟姊妹們。雖然他肉體已滅,卻仍關心著每位後學,此份大愛的精神,永不磨滅。他老人家的修行足跡,無形的德行,將一直支持後學,直到永遠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