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經很久了,一直苦思無機會抒發對故 徐前人的思念。值今,有幸得藉由「博德」一隅,略談一二,期與諸前賢重拾當日記憶,聊表對 前人的感恩與懷思之情。
猶記得 徐前人曾說過,來台之初,落腳台南,人地生疏,要著手宣揚道義,非常困難。於是,只得靠勤跑商家購物聊天與人結緣並兼學台語,為惟一方法。不久,在自助人助天助下,才開始拓展了道務。之後,道務不僅奠基台南,也逐漸在全台各地發展。
由於當時處政府實施戒嚴時期,人民自由受到一些限制。政府對我一貫道之曲解,不僅下禁令警方追查,並利用報章媒體大作負面不實報導,以一貫道為邪教誤導民眾,藉達阻礙一貫道的發展。但天道的真理已深植人心,既不受影響,且更加蓬勃發展。也因此,政府視 前人為一貫道領導者,成追查的最大目標。於是受警方查詢、上大報新聞已是常事。尤有甚者,曾一次受莫名入罪,入獄坐牢四個月,雖終獲無罪釋放,但 前人為眾生之苦而受此不白之冤,怎不令人錐心痛楚?!
前人不惜離鄉背井、渡海來台,目的單純,動機無二,只為宣揚道義,化渡有緣;闡述儒家思想,期能感化人心,使人人生活在有倫理道德的和諧社會。試問: 前人之作為何罪之有?!不過, 前人對當時所受遭遇,並不以為意。他說:自古修道誰無考?考驗是修道人必經的過程。不錯,當時不少點傳師、壇主甚至道親亦曾遭不同考驗。既未見渠等有所退縮;反見到他們更堅定的修道意志與信念。所謂:真金不怕火煉;真道不怕考驗。天道不僅遍佈全台城鄉僻壤,後期更發展海外各地,眾生普澤。最後,政府終於看到天道為人心所向,對社會善良風氣的貢獻。於是,對一貫道解禁開放了。但是,開放實徒具形式意義罷了,因為,修道人的心中無時不是開放的,不是嗎?
台東、花連,人稱後山。當時雖仍是道禁時期,但是在 前人的慈悲,以及諸前輩不辭辛勞的成全下,後山道務,非常宏展。猶記得一年的冬天,寒風瑟瑟, 前人帶同三才在花蓮玉里辦完道後,以步行向山邊走,途中涉水過了溪流,抵達觀音山道親家,隨後再往春日行,沿途成群道親隨行,好不熱鬧。也因此,引來路邊居民問說:「今晚要在哪裡划拳賣膏藥演戲(台語)?」的趣事。然孰知背後竟有警察跟蹤,每到一佛堂,就來查問一番。所幸,關關難過關關過。不過,當時處境已困難,不宜久留。旋即自瑞穗搭車轉往花蓮。抵花蓮當晚 前人夜宿吉安鄉下壇主家,與乾道壇主同睡約四坪大的通舖。約十一時許,管區警員來叩門查詢,向壇主問:「徐昌大這個人有沒來?」壇主答:「沒有」 。警員猶豫一下,指問:「睡在床上那位是誰?」壇主冷靜回答:「是我就讀花蓮高工的外孫」 ,警察未作多問,聽罷離去。這時, 前人起身問壇主:「警察怎會相信的離去?」壇主說:「因為前人蓋棉被只露出平頭,有像學生頭吧!」前人聽了,和壇主會心的笑了起來。以上所說的往事,雖是平凡,但至少證明 前人當年在後山為道奔走的艱辛與所處的困境。
前人慈悲又親善,見長者敬如父兄;看孩童視如己出。 前人常說: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古訓,應在日常生活中實行。也許, 前人基於這個理念,希望從基礎教育紮根做起。乃先於高雄市首先創辦「懷幼幼稚園」 。而後,於民國七十三年間,在花連市區籌建公共佛堂,並創辦「人幼幼稚園」 。由梁前輩負責,歷任董事長為徐東木先生、林水順先生,現任為曾冠凱先生。園長紀澄嬬老師,經歷豐富,負責盡職,熱心服務。在梁前輩以及諸董事長的支持下,本著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精神,有效領導各位老師致力教學,成績斐然,廣受好評。八十六年受教育廳評鑑為特優幼稚園。近五年又連續獲得心算、數學比賽團體總冠軍,至其他優勝更不勝枚舉。尤其可喜者,人幼幼稚園自創辦迄九十五年,畢業生已歷二十二屆,培養出無數立足社會的優秀青年。教育是百年事業,「人幼」將不負 前人殷殷期盼與付託,秉持「人幼」精神,厚植教育根基。
花蓮玉里春日有位老壇主林添登先生,對道虔誠,在該地亦屬德高望重之輩。他老人家為償在該地區設立公共佛堂宿願,經得全家人同意,毅然捐出其居住用地。於民國七十七年間,由 前人親自主持破土典禮。隨後即責由梁前輩、高雄葉瓊華、盧慶濃二位點師主導進行籌建。前人為表對林壇主的敬意,指示仍以原天宣壇號為道院名稱。建造完成,至八十二年七月天宣道院正式成立,成為花、東地區道親研究真理,前輩培育人才的聖地。
前人從一頭烏黑到變白的平頭,他為道勞碌一生,最後終於積勞成疾。不幸,於民國七十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撒手殯天。留給後人無限沉痛與哀思!
徐前人殯天後,上天垂憫, 王老前人慈悲,常州道務由 顧前人領航主持。十多年來, 前人不辭辛勞,為道在海內外奔走慈悲。不僅使台灣道務更加宏展;即海外道務拓展尤其迅速。 前人在推展道務中,尤重視人才培養的工作。因此,不只不停的在海內外巡迴開班講課訓練人才;更在多年前在美國紐約創辦「重德道學院」,吸引許許多多有志之士進修,在專業教授指導下,人才輩出。對提昇修道者的學養以及道務的推展,有極深的意義與助益。這是 前人在一貫道中所獨到的創作與貢獻。深信我等同修應知所珍惜,努力學習。團結一心,分擔 前人憂勞,為大道開創更美好的未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