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如玉
常州瑰寶
「止觀俱行」、「無我去執」、「圓滿教化」、「心燈傳燈」、「道燈傳承」、「同心協力」、「無我利他」,是前人老人家自1998年開始,每年懇請老師慈賜的法會班名,希望藉由班班法會的開立,使眾多道親在修行上有依循的目標,目前已經由道學院出版的有《無我利他》、《同心協力》、《心燈傳燈》三本,加上早期集結的《道尊德貴》與《師訓禮規》共有五本訓文,其中字字句句都是活佛恩師、南海古佛、院長大人及諸多仙佛菩薩苦口婆心的諄諄教誨,而這些班期的設立與訓文的付梓,若沒有前人她老人家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披星戴月的各處奔波,不辭勞苦的默默犧牲、耕耘,就沒有這麼多的班期及訓文可供我們參研學習。感恩前人的辛勞,因有前人,才得以為我們創造這麼好的修辦因緣,而這些得之不易的訓文,正是常州所有後學的瑰寶。
尋寶樂,樂無窮
拿起書架上的《無我利他》訓文是幾天前的事,未料,一路讀下來,感動萬千。
恩師大人常在班期中,出偈語、對句要大家掄刀上陣,藉機點破大眾的無明,《無我利他》訓中這樣難得的機會很多,其中與後學最相應的是下列五則:
欲須何緣,欲了何緣,欲惜何緣?(美國天宗佛堂)
為什麼這個題,與我最契應呢?因為,後學常常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惡因緣,蜚短流長不斷,還要常看人臉色,被人誤會,常要學習身口修忍辱,偏偏自己忍辱功夫又不到家,只會硬生「生」的「忍」下去,心裡好苦,因此看到此題時,心想當然是了惡緣,廣結善緣,珍惜修行因緣囉!不料老師卻說「他是他非他皆善」、「善緣惡緣皆因緣,累世所積當明源」,「善惡好壞皆因緣,是是非非有根源」,我的笨腦袋被老師打了好大一下。原來,他對我不好,我認為他常常無故兇人,其實不是空穴來風,是我累世造了惡因,此世感果了;原來,外面流言滿天飛,是我過去世曾造口業;原來,一切的不順遂,都是因為我未曾真心待人,原來,我看到的是非對錯都是表面的,都不是真實的,事出皆有因,我自己正是那個始作俑者,錯不在別人,而在自己。因此,告訴自己,下次境界再現前時,不但不可以生氣難過,還要謝謝對方,他讓我知道我還欠眾生很多,要感恩他提醒自己,修行路上,真的還很不足。
風過疏竹不留聲,雁渡寒潭不留影。(美國三德佛堂)
三德佛堂的訓文,也是令後學最感動的其中一篇。在這篇訓中,老師叫到一位前賢,「輕輕喚聲薩加利,明理精進道向前,有道有魔魔相磨,佛由魔考當銘心,大海無波何見雄,人生無難焉見真」,看著老師說的話,心裡對恩師的感謝不禁油然而生,我不認識這位薩加利前賢,也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如此慈悲他(她),但在短短的文句中,我卻清楚的領受到恩師深深的關懷與勉勵。此外,這個佛堂裡前往應答的竟幾乎全是洋人,約翰、瑪莎、史提夫、路得、傑夫、布魯斯、威廉,這些名字原本都只像英文課本裡的名字一般,無啥好奇怪的,但此時卻覺得意義非凡,修行不因種族差別而異,更不因膚色不同而不同,而且,在別處佛堂中,老師問及「心在何方,心窗否啟?」時,有人回答心向耶穌基督,更讓後學讚嘆不已,我看到國外道場開荒之不易,也同時領略了諸教聖人所說無異,不斷認「真」,不斷「用功」,才是回家唯一的路。
孔明云:吾心如秤,不為人改其輕重。爾心如何?(台灣金山道院)
諸葛孔明用秤來比喻處事要無私心,要公平公正。老師用此語提醒我們心要平,要「無人無我,六度行深」、「打破乾坤不擾心」,甚至痛下針砭以「人身塵中塵」,「我執我見何謂我,風吹雲散終歸塵」,「誰人是我我是誰」等語,來破大家的我執。文字經過消化與閱讀後,它開始產生變化與影響力,因此,我繼續與自己對話。我跟他因為志氣相投,有資料都會為他留一份,有任何消息也會先報予他知,只要他交待的任何事情,都可以一口承允,絕無二話,開開心心的去做;但是,這個他,我見了就煩,話不投機三句多,只剩一張臭臭的撲克牌臉,甚至閃之避之唯恐不及;而這個道親,與我不熟,所以就客客氣氣的,非常有禮貌,其實,心中的秤錘早已不知上下左右擺盪幾百回了,檢視己心,汗顏之至。應緣應境,不受善惡因緣的影響,不受私人識心的左右,學習當一個生命的好老闆,對每一個上門的客人,都公平以待,稱斤稱兩無偏差,是在這篇訓中,最大的收穫。
何謂菩薩,意何焉?(台灣天宣道院)
在道場上,常聽不少前賢說,人世間真苦,修一修回理天去,再也不要下來了!要不就是,修得不好,至少也可以在理天幫忙掃掃地等等。坦白說,我常不知道理天在哪裡,因為三十三天中,沒有理天這個地方,而且,若依《法華經化城喻品》所提,理天也不過是個化城,是佛「黃葉止啼」的善巧方便而已,那,要回去哪裡?縱有地方回的去,不願再來,似乎也與我們老祖師收圓普渡的慈心不合,這樣可以算是菩薩嗎?而究竟怎樣才是菩薩呢?
「修者自得,得者自覺,自覺覺他,即名菩薩」(美國三德佛堂)
釋迦牟尼佛當年離家修苦行,是因為遊四城門,深體苦海無邊,欲求真正解脫,因此有四聖諦「苦集滅道」的義理產生,只是當釋迦佛夜睹明星證道,證得無上智慧,功德圓滿後,也曾慨嘆世人受種種無明覆蓋難明道,有不如歸去之感,而欲入涅槃,幸為大梵天王所阻止,才有了後來的五時說法。只是,自覺與覺他間相差甚遠,一個原本為了離苦,為了自己而修行的二乘行者,要跨越人我障礙,發無量心,入無相修行,著實不易。自覺不易,覺他更難,自覺者智,覺他者慈,願放下自己,悲智雙運,為眾生馬牛者,是名菩薩。
觀音腸,如來相,滿腔歡,如何行深?(加拿大成德佛堂)
整本訓文都看完後,只覺得奇怪,法會班名是「無我利他」,但是訓文中卻很少看到仙佛對「利他」的勉勵與訓示,後來才發現原來無我是利他的基本功,要「沒有了」「我的妄心」才能「利益」「眾生」,而要知道自己是否「無我」需從觀心開始,「修身首要反觀心」、「反觀自照理念清」,清清楚楚的觀照了知自己心念的生滅後,才能走入人群真誠的與之互助,因為「人能互助因心平」,唯有經過初步的自覺功夫,才能清淨的覺他化眾,這時觀音的大悲心腸,祖師的歡喜予樂,釋迦如來的圓滿德相才能真正顯現。只是,相信一定會有不少人,與我有相同的疑惑:在現今知識爆炸,自我行銷的時代,修習「無我」,當吃虧的傻瓜,真的能養活自已,真的可以應用於當今社會嗎?既是無我,那又是誰在修行?在工作上、在道場上,修學無我,會不會沒辦法做事,甚至變成兩頭倒的牆頭草,變成別人口中的爛好人?而且,我們常遇到在辦事時,有不同見解的情況發生,如何決定孰優孰劣?放棄自己的觀點,就是無我的表現嗎?對方認為他的見解是利他行,我也覺得我的方案是為眾著想,但決定只能有一個,這時究竟要如何「行深」?「深淺無關全由心」、「不分彼此菩提成,是理即進非理退」、「智慧分判淨靜心,不分善惡兩極圓」。無我是利他的根柢,而容忍是無我的內涵,容忍來自於「菩提心願」,六祖往謁五祖時說:「不求餘物,惟求作佛」,我們白陽修士亦當有這樣的菩提心願,以菩提心為待人處世的標杆,不急於世間法中一較高下,見其真偽,讓時間與事情的演變來決定孰真孰對,不求於一時的口頭爭能,讓人我是非與修行單純化,這就是「歇即菩提」的道理,也是利他行深的開始?
上天的祝福
過去,自己很怕開法會時被仙佛叫到,總覺得八成會被罵得體無完膚,會在眾人面前無立足之地,很丟臉!可是,讀完了《無我利他》訓中四十幾篇訓文後,再也不覺得被仙佛點名是丟臉的事了,我反而看到老師、諸天仙佛菩薩及前人的用心良苦,心裡很感動,深深覺得每次的開沙批訓,乃至現身說法都是上天給的祝福,都是老師、前人送的大禮物,若拿了禮物回家,卻沒有打開使用,就像後學拿訓文回家放在書架上,徒染灰塵,一點助益都沒有,愧對天恩師德。
讀訓數日,數度落淚,收穫滿盈,懺悔感恩無限!
上天的禮物我收到了,您呢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