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漁父—王奠之前人

◎ 馬來西亞 戴泉清前輩    

  要胸無點墨的我,寫一些關於前輩王公公的修道歷程,實難似上蜀道之行,衹有寫一些與他相處的點滴,以作參考:

出身望族,但能屈能伸
   前輩尊姓王,大號上奠下之,同修皆尊稱王公公,是江蘇省溧陽縣人氏,王姓在溧陽是大姓望族,前輩為人厚道,正直不苛,飽讀詩書,年青時在溧陽縣政府辦事,奉公守法,為國為民,盡心盡力,前輩待人接物,恭敬和順,朋情四海,得道之後,虔誠修道辦道,廣渡親友得道,直至大陸解放,走難香港,人地生疏,為生活計,唯有投靠至親。

  當日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新山道31號,立基搪瓷廠的老板周毓浩是其外甥老大,經理周毓英是其外甥老二,前輩就在搪瓷廠任職夜班看更之工作,工資低微,薪金三元一日,但前輩身心淡泊,處此逆境,能夠逆來順受,不改其樂,實有顏回之風範,五十年代的香港,人浮於事,生活艱難,人情冷暖,實是無可奈何。但前輩能屈能伸之德行,令人敬佩。立基工廠有一間貨倉,看貨倉者亦是一位道中前輩,是潘韻笙前賢,與王公公同在貨倉住宿,到假期時,就是前輩們聚會之地,閒談聊天,後學就是在那時與各前輩相識,加上與他們是同鄉,故常常聽到前輩們的談道說理,高論哲學,我覺得前輩們,在苦難中能顯現真樂,難能可貴。只可惜我當時聽而不明,沒有用心,僅視作閒談搭訕,真有子貢之嘆:「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」,如是好幾年的時間。

漁父引我到桃源
   一九五九年有一日的中午,後學午餐之後,從家中下樓返工,在樓梯轉角處巧遇王公公,王公公問我:「戴先生,你來做甚麼?」我說:「應該我問你才對,你來此地做甚麼,你不在貨倉睡大覺,晚上好有精神看好大門,當心晚上偷懶被炒魷魚。」王公公說:「廢話少說,快快跟我到四樓佛堂。」我說:「我要返工上班,甚麼佛堂不佛堂。」王公公說:「你有甚麼返工不返工,一日不返工,老板也不會管你。」就是如是的被王公公一把拉到四樓佛堂求道,因為近水樓台之便,我就成為佛堂之常客,王公公也就成為我的沒有盡過責任的引師。我能進入佛堂桃源地,真要感謝王公公之引領。

為學不厭、辦道不倦
   王公公對文學、易理頗有研究,來港初期,曾記錄葉簡齋前人在港法會所授之易理,輯錄成「易學發端」一書,他又博覽群書,但雜而不專。有一次他鑽研「三龍指路碑」,認認真真的說:「戴先生你看,天命到了『三龍指路碑』了。」王公公就是如是的可愛,如是的來考驗後學。

  王公公為道盡心盡力,學不厭、教不倦的精神,在一九六○年代的初期,在有德和天玄兩間佛堂,協助辦事,之後,又開設修德和明德佛堂。逐漸道務宏展,分壇遍佈港九各區,遠至澳門。後又在美國洛杉機,開設慈化佛堂,前輩救渡眾生和培育後學的精神,值得我們效法學習,以前輩為楷模。

  博德季刊第四期
  特稿
壇主的聖職與榮耀─前人慈悲
  慈語甘泉
活佛恩師慈囑摘錄
三天主考院長大人慈賜「壇主行」
尋寶樂,樂無窮!
  專題論述
壇主之意義
壇主之規則
壇主之責任
闡道守則
  重德道學院特槁
重德道學院易經課程記要(一)
  道場加油站
有容乃大
  處世錦囊
能力與能力證明
  封面封底介紹
崇聖寶殿簡介
活動報導
追思先賢 永懷徐前人德澤─台灣清明祭祖照片集錦
追思先賢,報本反始
慈恩浩瀚深似海,孝親及時莫遲疑
  小 品
心靈SPA
人為什麼而活〈下〉
父親歸空之天道恩典
把快樂〈HAPPY〉傳出去
生活智慧故事
專題報導─執善真君
執善真君專輯─前言
我的漁父─王奠之前人
憶前人
摯關懷與愛護─令枯木逢生
憶念與王公公前人相處的生活點滴
王公公追思錄
憶王公奠之前人(執善真君)
王公奠之前人生前行儀點滴
好書介紹
ENJOY善待自己
徵求感人故事
編輯小語
食譜/素龍捲、素鳳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