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修養─賢德法會演講紀要

◎香港 葛前人

修養的意義
  道祖云:「修之於身,其德乃真;修之於家,其德乃餘;修之於鄉,其德乃長;修之於國,其德乃豐;修之於天下,其德乃普。」又云:「上士學道,修之於身;中士學道,修之於言;下士學道,修之於術。」大學云: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。」故修是修身、齊家的修,養是養性養氣的養,而欲修其身者,必先正其心,欲正其心者,必先誠其意。因此誠意、正心、修身為做人的基礎,又為修道之要素。論語云:「其身正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雖令不從。」所謂以言教不如以身教,身教就是以本身的行為作榜樣。至於養性養氣,即為修身的方法。孟子曰:「養性莫善於寡欲,我善養吾浩然之氣,存其心、養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」人生來就具仁、義、禮、智的良知良能。所謂存心,就是保存這種本能,不讓其喪失。所謂養性,就是培養這種本能,使其向上生長,發揚擴充。換句話說「存心養性」,就是將良知良能的德性,光明廣大,行為自然合乎道德。至於世人的不良善,乃因貪慾、妄想,把天良蒙蔽了。所以養性不得不寡慾息妄。寡慾息妄就是將聲色貨利的貪心、妄心加以克制的意思。
修養的內容
  (一)體格的修養
  即是身體的鍛鍊,絕不是食眾生的肉,來滋補自己的身体,促使健康之意,那是有傷天和,違反健康長壽的意義的。如衛生運動習慣的培養等等,須知事業的成功基礎,在於有健全的身體,沒有健全的身体,就不能擔任繁忙的工作,就不能應付複雜的環境,就不能渡過艱苦的生活,就不能有克服困難的勇氣,就不能有堅持到底的精神。前賢云:「養身之法,約有五事。一曰:食眠有恆。二曰:懲忿。三曰:節慾。四曰:清靜。五曰:運動。又列仙傳載彭籛言曰:「上士別床、中士異被服藥百裹,不如獨臥。」這幾點修養之法,很是重要,似乎身心六根,均可健全了。
  (二)知識的修養
  經過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,而后篤行種種方法,除一種實際工作的專門知識外。
  (1)以認識宇宙的真理,人生的來源。理即道,道即理,理即人人各具之性,人之所以為人,賴有此性,人要做人亦賴有此道。故道是人生的本源,尤其修行,明本方能返本,知根始可歸根。經云:欲修長生,須知所生之本,欲求不死,當明不死之人,此不死之人,即吾人常住之真性,但真性的止處,不易知之。虛雲法師云:「人人眼橫,個個鼻直,論甚麼動靜語默,說甚麼得力不得力。唉!不用漁父引,怎得到桃源,識不識,空相憶。」說得太顯明了。要想得到避災的世外桃源地的真知識。須求得善知識漁父引指。已得到桃源地的真知者,就要勇往直前,堅強意志,精益求精啊!
  (2)博學之要,讀儒家的「大學」、「中庸」、「倫語」、「孟子」,釋家的金剛經、法寶壇經、道家的道德經、清靜經,暨天道佛堂內陳列的聖師鑒定或遺留下來之書訓、理數詳解、淺深具備,入出世兼賅,精微玄妙學說,細味玩索,其理無窮,美不勝收。
  (三)禮儀的修養
  禮乃應守的規矩,儀是儀表和秩序。日常生活需要整齊、清潔、簡單、樸素、迅速、確實,六個準則。待人接物,以溫良恭儉讓。即敦柔潤澤之謂溫,(敦乃厚樸,柔能化硬,潤澤猶言滋益,很合情理之意)。行不犯物之謂良,(不抵觸,不見人過)。誠敬儼恪之謂恭(儼恪乃端莊謹慎之意)。省節為禮之謂儉,(節約自奉,老實待人),應受而推之謂讓,(應該自己享有的利益名位而遜讓於人)。禮以敬為本,所以說禮為四維之首,國無禮而亂賊起而亡其國,身無禮而情慾勝而喪其身,因三綱五常常而不變之倫理,非禮不備也。夫禮無一定。於尊長有敬謹之禮,於兄弟有和讓之禮,於朋友有交接之禮。其一言一行,莫不有當然之禮。故禮所以定尊卑、明貴賤、序少長、別男女、辨等列、習威儀也。至於處世接物,常存誠敬之心,即獨坐閑居不失謹慎之意,皆所謂禮也。
  (四)志氣的修養
  (1)前賢云:君子之立志也,修內聖外王之道,有民胞物與之德。即是說,吾人要做到誠正修身的正己,而恢復本來面目,則謂之「內聖」。進而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以「天下為公」的兼善天下,渡人化世,則所謂「外王」。抱博愛平等之旨,論語云:「汎愛眾、而親仁」去渡化愛護,從內聖外王都做到善美的境界,那就不會玷辱父母之所生,與及聖師之弟子,而且不愧為天地間之完人。因此所憂慮者乃德之不修,學之不能講,所以憂慮啊!世人障礙難化,所以憂慮啊!浩劫瀰漫不能力挽,所以憂慮啊!君子道消,小人道長,有才德的遠離匿跡,不肖卑鄙的進增當權,所以憂慮啊!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,(對大局世道,此君子之所憂也)。至於個人的受「屈」或「伸」,一家的飢飽,世俗的榮辱得失等等,實乃不暇憂及此啊!
  (2)就是使志向堅定不移,堅強不屈其理的境界而「不動心」。故志叫做「求放心」。志氣修養的方法,積極方面是由集義而養氣,由養氣而達不動心的目的。集義就是累集合理的行為,養氣就是由集義而產生正氣勇氣。俗話說理直氣壯。孟子公孫丑問:甚麼叫做浩然之氣。他解釋道,「其為氣也。至大至剛,以直養無害,則塞於天地之間,其為氣也,配義與道,無有餒也。是集義而產生者,非義襲而取之也,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!」就是這種正氣,不是出於情緒衝動,而是理智產生出來的,且極偉大而強有力,應該把這勇氣和道義配合,沒志氣做事,就不會光明正大,就沒有膽量,這種正氣是由集合其無數次合乎正義的行為而養成的,但若有一次行為,自己覺得不滿意,這種正氣和勇氣就要減少,「不動心」前已說了,就是守中之意,并有一定的主張,不為外面的事物動搖,就是經得起考驗,貧賤不能移,富貴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。
  (3)活佛恩師云:憑正氣毫不餒,故退邪亂,至最後堂堂正正緯地經天,如若遇緊急關,此心當檢,最大事便應當為道軀捐。
  皇訓示:
  人生自古誰無死 一死永生智慧高
  血淚染成九品位 犧牲造就極樂橋
  天上果位人間定 三天大事在人曹
  爾師復理待時至 爾母憂道晝夜焦
  兒女速奮沖天志 方慰皇天人包
  (五)道學的修養
  (1)天道的真義,不可拘於事物而定的。易曰:「神無方而易無体」。孔子曰:「君子不器」大則可以証開天閉物的祕奧,小則可以定一身性命之端的。深可以主生死禍福的大路,淺可以言悔罪改過之標的。所以說,天道是古今聖賢必由之路。發於物,無物不美,發於事,無事不善。其理是至真,其事是至平。三代大同盛世的堯舜,以「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」口傳的心法來治天下,天下莫不遵。以此行天下,天下莫不樂。實踐了「天道的真諦」奉行了「天下為公」一念之要,求即得之於本身的「方寸」,其樂融融,如魚得水,細心體會,猶大夢之初覺。如此身修、家齊、天下平,則人類社會的幸福,和世界大同,四海兄弟,天下一家,無國際,無人我,無富貴、貧賤、一律平等。發揚光大,「自由」、「互助」、「互愛」的真精神,世界人類的永久和平,自然步入大成啊!
  (2)人落後天,欲了解至虛至無之道,當從學始。禮曰:「人不學不知道。」論語為聖門闡道之書。開宗明義第一篇曰:「學而」,大學綱領曰:「明德」「親民」止於「至善」。知其所止,然后有定,而后能靜、安、慮、得。層次井然的工夫,來去習氣慾蔽,要做到一、毋意(不住於心)二、毋必(法無定法)三、毋固(不可執著)四、毋我(不可有私心偏見)。如此誠中形外,立竿見影,明体達用。即凡格致誠正修齊治平諸大條目,莫不包學,學之所存,即道之所存,道可傳習則為之學,學切於身,則為之道。道與學本非兩事。學以變化氣質為先,人之氣質有明暗強弱之不同。惟天賦之性,至善而無惡,修之者所以齊其不齊,變其不美而為美也,不善而為善也。此非虛心下氣,死心蹋地,痛下工夫不足以成之。若草率敷衍之學,或作或輟之學,則氣質不能變化也。
  (待續)
博德季刊第八期
特稿
「止觀俱行」法會
慈語甘泉
人間天堂當下是
將來的成就在於真修實煉
專題論述
論修養─賢德法會演講紀要
重德道學院特槁
重德道學院的過去、現在及未來展望(上)
道場加油站
珍惜現在掌握幸福
處世錦囊
廣告裡的幸福
一脈薪火傳九州
恆德佛堂開光點滴
沙漠中的慈航─恆德佛堂
專題報導-護道真君
護道真君─吳秦生平簡介
護道真君拾遺-「若要道場興,便是互讚稱;若要道場亡,便是互謗爭。」
護道真君吳秦老先生經歷事蹟
高雄道務的開荒者─護道真君之修道點滴
敬愛的點師與媒人─護道真君
學不厭誨不倦
難忘的長者─護道真君
星光片羽-天時緊急,辦道比較重要
星光片羽-孝子到了
星光片羽-語言不通,筆紙照樣講道
星光片羽-富貴窮通皆是命
道場行誼
佛規禮節
隨喜功德
台灣青年班輔導成長營參班心得
台灣青年班輔導成長營照片集錦
小 品
凡走過必留下痕跡
超越
心靈SPA
生活智慧故事
封面故事
徵求感人故事
編輯小語
食譜/水晶餃、香香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