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、請壇禮如何與易理相通
道場中的請壇禮,依其排班的原理,亦是根據《易經》體用變化之原則─河圖、洛書而來,今就請壇禮的大要分述如下:
-
請壇禮剛排班時,已顯出河圖之數。
-
在最前方的上下執禮象徵兩儀,亦是太極之動;建中立極,陰陽分立,代表太極之體,猶如天地定位,如如不動。
-
龍邊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為河圖之陽數,即《繫辭傳》所說的「天數五」,總合為「二十有五」。
-
虎邊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為河圖之陰數,即《繫辭傳》所講的「地數五」,總合為「三十」。
-
兩者總合之數和為五十有五,符合河圖之全數,其分列兩邊,以示陽數與陰數,同時乃是《繫辭傳》中的天一、地二、天三、地四、天五、地六、天七、地八、天九、地十,即河圖本體之原數。
-
第六位之排班人員,行走至拜位前,須繞經第八、十位之後,再行走至第二列中位〈見圖二〉
,而不從第八位面前強行而過,此除了代表謙德有序外,更可以莊嚴整個儀式之進行。
※註:所謂「龍邊」係指上執禮方位那一邊,即面對佛位之右邊方位;
「虎邊」係指下執禮方位那一邊,即面對佛位之左邊方位。
於「對面作、揖,就拜位時」的走動方式〈如圖二〉
,莫不成為河圖歌數:「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。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。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。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」
,由此可見,河圖之數,順乎自然,毫無勉強,前列之數為五、三、一、二、四,乃是河圖之生數;第二列為十、八、六、七、九,均是成數。生數在前,成數在後,即所謂河圖先天陰陽之氣,運化五行,一氣化五方,兩氣並行化為十,故以成數減生數,各存者五數,象徵萬物之道體常在。
從圖三可看出全易九六由來,生數在前成數在後,以一六立中,建中立極,萬物皆由中發,故陽氣一、三、五相加為九。陰氣二、四、相加而為六。亦即《說卦傳》所謂的「參天兩地而倚數」而倚數」而倚數」
,陽數以生數為參天:天一、天三、天五相加為九數,為順,為陽終之數。陰數以生數為兩地,即地二、地四,相加而得六,為逆,為陰終之數。河圖之陽數終九,陰數終六。故乾爻取之為九,坤爻取之為六。九六為乾坤之大用,含意在此。請壇禮正是乾坤化萬物定理的衍化。
請壇禮之排列,龍邊之數為四、九、二、七,正巧是洛書排列之數,且請壇禮又可配合文王卦之方位、人象而成其大。〈如下列圖四至圖七〉
7
:卦象為兌,人象為少女。
2
:卦象為坤,人象為母卦。
9 :卦象為離,人象為中女。
4
:卦象為巽,人象為長女。
少女、中女、長女與母聚集一方,均都屬陰卦,即坤卦彖辭所謂的「西南得朋」。
6 :卦象為乾,人象為父卦。
1
:卦象為坎,人象為中男。
8 :卦象為艮,人象為少男。
3 :卦象為震,人象為長男。
少男、中男、長男,與父卦相聚一方,均為陽卦,此即坤卦彖辭所謂的「東北喪朋」。
由此可見請壇禮之玄妙,與文王卦洛書之數,坤卦之西南得朋、東北喪朋之理相符合,而中五如如不動,建中立極,亦所謂的見五不見十。由以上幾點,可了解周公所制定之大禮,全本著河圖之體與次序為目標,這就是周朝禮制的獨特處,係始終本著一顆至誠之心,來行祭天之禮。正因為如此,故孔子觀察周朝先王的聖德及禮制時,有著莫大的追思。更於懷念之際,嘆道:「周監於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從周。」
請壇禮與河圖之數不謀而合,此即易道所謂「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。」的最佳顯象。也由此可見出祭天之禮的真諦,是在發揚先王聖德以及本著一顆赤誠之心,方能讚天地之變化而行諸鬼神。《中庸》所載「鬼神之為德,其盛矣乎,視之而弗見,聽之而弗聞,體物而不可遺,使天下之人,齋明盛服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!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」更是說明得非常貼切。足見禮不是重在外在形式的膜拜,而是重於內心的一片至誠。
請壇禮是天人合一的橋樑,是祭天敬祖的無上禮儀,故有三跪九叩之九五大禮存乎其中,而重要的是請壇禮的每一舉手投足,每一動作儀規、人員的排列鞠躬,都是本乎宇宙生化的原則而設立,象徵道體是建中立極,運化陰陽,而長養萬物的,這便是道能近取諸身、遠取諸物的又一例證。
六、結語
※獻供與易道之關係,為偈一首以為代表
獻供時,一排五個供盤以象徵五行,最多只能有二十五盤獻果,以符合祭天之數。因為二十五為天數之總和(1+3+5+7+9)
,所以二十五盤獻果表示獻供時禮之極至。這正符合恩師在《暫訂佛規》中所慈悲的「獻供禮合乎五五天地數」之說。
※請壇禮與易道之關係,為偈一首以為代表:
附錄:
獻供盤數之意義、請壇站班與「河圖」關係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