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讓座位

◎戴山

        一位年輕女子擠入捷運車廂後,迅速找了個座位,大剌剌地坐下。旁邊一位上了年紀的婆婆往這位小姐冷眼望了望,提高嗓門說,這是博愛座,不是給她這種年輕人的。說實在,當時周遭座位附近也沒有符合「老弱婦孺」資格的人,難道真要讓博愛座空著?這位小姐不發一語,露出圓滾滾的腹部,讓老婆婆馬上擺出一張笑臉,直點頭,加上幾句問候。這是幾天前看到的捷運小插曲,相信還會不時地上映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按當時的情境來看,婆婆似乎是最有道德感的,要求大家自制,將座位讓給老弱婦孺;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沒坐上那兩張椅子的乘客也一樣有公共道德,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並不符合這些判準。但是,這種道德感其實是很有問題的,因為道德感變成是遵守捷運的指示與規範。在台灣,車上幾乎都噴上「博愛座」三字,並加上「老弱婦孺」的字樣與圖形,明確規定在這些座位上的人的資格。但在國外卻有更好的指示(基本上不算是指示,只是建議而已):請將座位讓給比你更需要的人。相較於「博愛座」三字,這樣的建議或許更能讓人從內心發出道德感,就像是公車上常有人讓座給看似老年的乘客,讓座者不是因為對方是所謂的「老弱婦孺」(但誰又是真正的「老弱婦孺」呢?) ,而是認為對方比我更需要座位。只要你覺得別人需要位子,就讓出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論是「博愛座」標示,還是以(自己認定的)老弱婦孺判準要求別人讓座,基本上都算是一種權利的要求,往往容易引發衝突,或是澆滅別人原有的善意。再者,社會處處留下「博愛座」 ,看似高舉公共道德,但往往收到反效果,讓人產生被動的道德感:只要不坐這兩個位子就沒事,或者,其它的位子毋需讓座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老子說:「美之為美,斯惡矣;善之為善,斯不善矣。」指的就是道德這個奇妙的東西,它往往只能做,不能說,只能發自內心,不能由別人指示。雖然「將座位讓給比你更需要的人」這句話也是指示,但至少是讓人自發決地作出道德決定。
 
博德季刊第12期
特稿
重德道學院的精神與目標
慈語甘泉
祖師的十叮嚀
恩師慈語-學修講辦行
重德道學院特槁
道場中獻供請壇禮之妙諦(下)
研讀道德經第一章心得
專題論述
九經(中庸)
法會專題
順逆境的生活
一個行願人的話
一脈薪火傳九州
阿德雷宇德佛堂開光緣起與記實
澳門曇心佛堂之緣起
曇心佛堂開光花絮
千手千眼記常州
澳洲墨爾本立德佛堂母親節活動照片集錦
台灣金山道院慶祝母親節活動照片集錦
崇華堂戶外聯誼活動照片集錦
澳洲青年班2007年秋令營
崇華堂戶外聯誼活動花絮
溫馨的母親節
高雄金山道院感恩五月天-母親的愛
道場加油站
知止而定
處世錦囊
禮讓座位
小品
創意父母樂趣多
我的求道回顧
心靈SPA
佳片推薦─ 洛基&洛基:勇者無懼
一句話 一醒思
生活智慧故事
亡羊補牢猶未晚
徵文啟事
編輯小語
食譜/牛蒡火腿卷、素肉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