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「禮」同行
─讀《師訓禮規》之心得記要
|
◎溫慧心
|
|
昂起頭 挺起胸 天道弟子氣如虹
色思溫 貌思恭 堅持立場莫放鬆
寧靜能致遠 不怕浪和風
同心一德向前進 力量就在團結中
克大難 盡大忠 天道弟子氣如虹
自立自強誰人侮 自己才是主人翁
經得起考驗 奮勇建大功
立穩足跟展輝煌 成功原在掌握中
|
|
相信「天道弟子氣如虹」這首善歌,是每個常州後學都耳熟能詳的,可是,您知道它出自哪裡嗎?它是2003年在宋溪揚善佛堂及雪梨誠德佛堂,活佛老師慈悲的鎮壇詩,收錄在《師訓禮規》這本訓文中。《師訓禮規》是1992年到1993年「循規蹈矩」 、「實心修道」 、「克己復禮」等法會訓文的輯錄本,訓中南海古佛與活佛老師不斷苦口婆心,一再叮嚀我們──「愿懺勿當歌譜唱」 、「為人先要學稱呼,喜色歡聲不可無」 、「教子教孫須學禮,栽德栽道勝栽花」……,在在希望我們的行事進退,能規矩中節,方圓有度,不偏不倚,當個標準的修行人。
示曲豆也禮所成 示者表示誠意虔
曲全謙益除憤心 豆者體圓剛柔含
—新加坡實德佛堂
子曰: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,吾不與祭,如不祭」 ,祭祀上天時,最重要的是誠心一片,在行禮如儀中,將心放空,專心一致的自淨心意。這些是平時前輩就常慈悲的,但是「豆者體圓剛柔含」一句,卻狠狠地在後學腦門上劈了一記,原來,曲身跪拜,就是要似豆子般,剛者,可以不畏艱難,匍匐前進,瓜瓞綿延,無有窮盡;柔者,有最深歛的堅持與剛毅,可以待機而行,伺機而動,內含無限生機,可在一朝一夕之間,將蓄涵的能量瞬間爆發出來,破土而出,冒出青綠的嫩芽。現在方知,原來,不只是行禮叩拜該曲身似豆,而是在充滿變數、無常的人生路上,要曲身似豆,勇猛前進!
容止若思 溫文有節
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
—加拿大全德佛堂
一幢屋樓,裡面若塞滿了傢俱雜物,像個垃圾堆,我們大概很難再由屋外放進什麼寶貝,也不會把稀世珍寶和垃圾為伍,而且就算放進去了,我們也會被琳瑯滿目,亂七八糟的物品吸引,完全無視於珍寶的存在;相反的,若是我們進到一間擺有夜明珠的空屋,它晶瑩剔透,熠熠生輝的光芒,我們一定終身難忘。人也是一樣,心虛則義理來居,心若都是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見等垃圾,我們的自性光芒就無法顯現,我們就聽不到內心自性的聲音,聽不到上天的慈悲,聽不到芸芸眾生的啼哭哀嚎,也聽不到恩師的句句叮嚀與呼喚。《菜根譚》說:「心虛則性現,不息心而求見性,如撥波覓月;意淨則心清,不了意而求明心,如索鏡增塵。」塵盡才光生,欲撥得雲開見月明,唯有多喝「四勿湯」─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,在行住坐臥,舉手投足間,不愧屋漏,臨淵履薄的謹守佛規,如此,才是息心去妄、明心見性的最佳途徑。
修身先守口 口乃心靈之藩籬
藩籬不守 主宰無全
故謹言 乃所守心也
言與禮 心靈之圖畫
言辭肅容 乃行動之影子
—滿地可成德佛堂
言乃心之聲,一個人的修持可以由其言行中觀而得之,著紫微斗數的陳搏在《心相篇》中曾提到「心者貌之根,審心而善惡自見;行者心之發,觀行而禍福可知」 ,如果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,專志凝神的「觀」聽「世」間「音」聲,我們會發現在我們的言談中流露的,處處都是「私我」的身影。
譬如說,「哇!今天佛堂輪值的廚師,煮得真好吃!」那意謂著什麼呢?好吃是因為合我的口味,都是「我」「喜歡」的菜色,所以「我」覺得「好」吃,可是別人可不一定覺得滿意哦!因此,如果我們換成「哇!今天的廚師真用心,為我們準備了這麼豐盛的菜餚」 ,它就由「好壞」 、「善惡」 、「你我」的對待中跳脫出來了。
一個人的言談舉止,透露出他修為的火候與生命的深度,但謹言不是怕公眾場合說錯話出洋相,也不是怕別人洞穿咱們的心事,而是修行的開始。因為心意難守,入乎耳,出乎口,口耳之間四寸耳,此乃小人也,朱熹說:「聖人之道,入乎耳,存乎心,蘊之為德行,行之為事業」 ,這才是修身,也才是謹言守禮的原因所在!
「克制」自己,
還是「戰勝」自己?
常常聽到前輩慈悲說,克己復禮就是「克制」自己的欲望,心裡常懷疑,欲望能壓抑它嗎?它不會像皮球一樣,壓得愈重,彈得越高嗎?這樣的克制未來會不會「火山爆發」 ,一發不可收拾,甚至禍及池魚,連累無辜?
但看完了《師訓禮規》後,我發現「克」是一份自我的「挑戰」 ,是由內自然而然願意關懷他人,敬重他人,是內在的道德流露,而不是外在行為規範所致的。或許克制自己和戰勝自己,最後都將回復本來的清明,但是,願意守禮來「戰勝」自己的人,他看見自己的欲望,他明曉自己的不足,他洞察自己最弱的「罩門」在哪裡,他懂得在境界現前時,自我勉勵努力提昇,希望這次自己可以戰勝私心慾望,卷子不再寫得滿江紅。反之,當我只是一味努力地壓抑自我時,只意謂著身處於善惡、黑白,二元對立的內在世界,它,終不久長!
開卷的確有益,是這回秋日讀訓的的最佳證明。
|